四川省供销合作社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紧跟服务“三农”需要,大胆探索,着力推进供销合作社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和经营创新,积极构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全面提升服务“三农”质量水平。
一是坚持为农务农,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围绕“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新机制新模式,采取“大托管、小流转”、“大农场、小业主”模式,组织和服务农民种地、规模种地,力争到2020年全省供销合作社参与土地托管、土地流转和土地股份合作等经营达到500万亩以上,省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参与土地托管50万亩以上,积极推进农药、化肥“双减量”行动,提升绿色生产能力。加强供销合作社系统冷链物流资源对接,建立产地预冷、产地冷藏、冷链运输等上下游有效衔接、全程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着力构建一批标准化的电商县域运营中心,积极对接全国供销总社电商公司,抓好系统内电商资源整合,发挥供销合作社物流网络优势和信息优势,形成“省有总部、县有运营中心、乡村有网点”的农村电商服务网络体系。以“三帮双代”(帮民办事、帮社记账、帮村理财,代种代养、代购代销)为重点,加快规范建设县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乡农村综合服务站、村农村综合服务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建立健全供销合作社为农综合服务体系。
二是夯实基层基础,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链增值收益。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组织优势、网络优势和服务优势,强化与农民利益联结,积极领农生产、教农学技、带农入市,着力破解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瓶颈问题。坚持以技术服务、生产专业服务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现代加工服务提高产品质量,以市场营销服务打造名优品牌,构建现代农业产供销一体化链条,真正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依托基层社和社有企业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发展现代种养业以及土地流转、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劳务服务、旅游文化、农村公共服务等多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社。拓展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的合作方式,从资金、市场等方面支持农民依托供销合作社创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理财和农民合作社理财服务组织等新型服务载体,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综合性全方位全过程服务。
三是加强联合社自身建设,形成更加高效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按照政事分开、社企分开的方向,加快完善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治理结构,重组省供销投资(控股)集团,打造全省农资、农产品、棉麻土产、冷链物流、会展旅游、农村互助合作金融服务的“5+1”产业集团和四川品牌农产品购物中心。大力推进社有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去传统产能,转换经营结构和商业模式,努力化解包袱,实现轻装上阵,做大做强社有企业。参与田园农博会筹建和运营,在田园农博会永久会址建设综合服务区(供销产业园),重点打造“两基地三中心”,即:四川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四川现代农业园区绿色发展基地、四川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四川大宗农产品交易中心(包括农村电商运营服务中心)、四川农村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永不落幕的农博会”提供永不落后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各级联社“三会制度”,加强监事会机构建设,规范完善省社对市(州)、县(市、区)社系统的行业指导和联系服务,确保省以下供销合作社有牌子、有机构、有人员、有阵地、有业务。理顺社企关系,推动省社管理企业向“管人”和“管资本”的转变,真正构建起社企分开、双线运行的科学规范体制机制,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四是聚焦该省脱贫攻坚四大主战场,联合发展区域性农产品产地(集散地)经营服务企业群,探索和完善上下贯通、合作共享、资本运作、精准对接的帮扶机制。开展土地托管、土地流转、土地股份合作等经营服务,为贫困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形成盆周山区特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圈,发挥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新作用。以川茶、川菜、川药、川果、川猪(牛、羊)等特色效益农业为重点,打造“川字号”农产品,致力于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放心品牌农产品,努力提升安全农产品、专用农产品、个性农产品、功能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与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片区市(州)、县(市、区)供销合作社联合成立大凉山、大巴山、大草原等区域性农产品产地或集散地经营服务企业群,打造“圣洁甘孜”、“净土阿坝”大草原区域品牌,推进供销合作社系统与邮政等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着力构建“农超进城、连锁下乡、配送到村(社区)”的流通冷链配送体系,提升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