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万亩,一个令人振奋的数字。4月18日,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根据最新土地变更调查,截至2018年年底,我省耕地实际面积达1.2227亿亩,超出国家下达目标192万亩,比上年度净增长59万亩。这是继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以来,我省耕地面积连续第二年实现净增长。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2018年1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构建了以耕地保护为首要任务的土地管理格局,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生态有改善,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刘金山说,我省自然资源系统抓牢压实各级责任,坚持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耕地占补平衡、土地征收征用管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四轮驱动”,坚持土地督察、土地执法监管“双管齐下”,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土地供需矛盾一直是我省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需要占用耕地,另一方面,耕地资源相对不足,耕地红线不能突破。
59万亩耕地是怎么“长”出来的?
土地政策改革,拓宽了耕地“开源”渠道。根据国家政策,建设用地必须严格落实“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优补优”的占补平衡政策。2018年初,我省加大占补平衡制度改革,转变耕地补充方式,规定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和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等项目新增耕地,都能用来补充耕地,破解了耕地占补平衡困局,激发了基层新增耕地的动力。
我省创新的宅基地复垦券制度,成为全国土地改革和脱贫攻坚工作的一大亮点。它不仅推动了贫困县和黄河滩区大批农村宅基地复垦,提供了新的耕地资源;同时,复垦券在省域内交易,也为脱贫攻坚带来了“真金白银”。截至目前,累计交易复垦券11.4万亩,收益227.28亿元,交易量和收益均居全国前列。
严控建设占用耕地,盘活闲置用地,成功实现耕地“节流”。
我省结合省情,细化创新,推出建设用地“增存四挂钩”政策,全省在下达分解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时,将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处置情况作为考核指标,与土地利用计划、城镇工矿规模指标分配调整、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和开发区升级(扩区)等四个方面挂钩,并深入开展批而未用土地盘活利用专项整治行动,对批而未供土地加快土地供应,对批而未用土地重新盘活利用,对闲置土地实施“一地一策”处置到位。
去年全省盘活的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数量均居全国第一。(记者方化祎李运海)